医考真题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7

在唇颊舌肌作用有关的是:

选项:

A、组织面

B、磨光面

C、咬牙合面

D、牙合平面

E、以上都是

答案:

B、磨光面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6

为防止游离酸对牙髓的刺激,年轻患者的恒牙(活髓牙)采用铸造全冠修复时,不能用的永久性粘固剂是:

选项:

A、磷酸锌粘固剂

B、玻璃离子粘固剂

C、丁香油粘固剂

D、羧酸玻璃离子粘固剂

E、聚羧酸锌粘固剂

答案:

A、磷酸锌粘固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5

前腭杆的前缘应:

选项:

A、位于上前牙舌隆突上

B、位于上前牙舌侧龈缘

C、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3mm

D、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6mm

E、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10mm

答案:

D、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6mm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4

当固定桥两端固位力不相等时会引起:

选项:

A、一端基牙的骨吸收

B、一端基牙的松动

C、一端固位体的磨耗

D、一端固位体的松动

E、整个固定桥的弯曲

答案:

D、一端固位体的松动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3

根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:

选项:

A、根径的1/4

B、根径的1/3

C、根径的1/2

D、根径的2/3

E、根径的3/4

答案:

B、根径的1/3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2

衡量一个牙是否为良好基牙的最重要指标是:

选项:

A、牙槽骨的量

B、牙槽骨的密度

C、牙周膜面积

D、牙根长度

E、牙根数目

答案:

C、牙周膜面积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1

X线检查有:

选项:

A、X线牙片

B、X线曲面断层片

C、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

D、头颅定位片

E、以上都对

答案:

E、以上都对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30

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倒凹的坡度一般为:

选项:

A、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,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°

B、倒凹的深度应大于1mm,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°

C、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,倒凹的坡度应小于10°

D、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,倒凹的坡度应小于20°

E、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,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°

答案:

E、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,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°

解析:

基牙一般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,铸造卡环臂要求的倒凹深度偏小,不宜超过0.5mm,其中钴铬合金卡环臂尖进入倒凹深度为0.25,金合金为0.5弯制卡环为0.75.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°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9

牙体缺损的定义是:

选项:

A、牙体组织的龋损

B、接触点的丧失

C、牙体硬组织的破损

D、磨耗

E、隐裂

答案:

C、牙体硬组织的破损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8

铸造牙合支托长度为:

选项:

A、双尖牙近远中径的1/4

B、双尖牙近远中径的1/2

C、磨牙近远中径的1/2

D、磨牙近远中径的1/3

E、磨牙近远中径的1/4

答案:

E、磨牙近远中径的1/4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7

下颌游离端局部义齿基托后缘应位于:

选项:

A、末端人工牙远中

B、磨牙后垫前方

C、磨牙后垫前缘

D、磨牙后垫1/3-1/2

E、磨牙后垫后缘

答案:

D、磨牙后垫1/3-1/2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6

以下措施可以提高全口义齿固位和稳定,除了:

选项:

A、扩大基托面积

B、准确的印模

C、有利的磨光面形态

D、合理的排牙

E、指导患者使用义齿

答案:

A、扩大基托面积

解析:

过度伸展会妨碍周围组织的活动,对义齿产生脱位力,会破坏义齿的固位。因此应该说尽量扩大基托面积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5

用于判断全冠试戴时是否就位的标志中不正确的是:

选项:

A、龈边缘达到位置

B、稳定性好

C、咬合基本适合

D、固定良好

E、无翘动

答案:

D、固定良好

解析:

制备良好的人造冠就位后,咬合应基本适合,或稍加修整即合适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4

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有:

选项:

A、处理急性症状

B、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

C、拆除不良修复体

D、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

E、以上都对

答案:

E、以上都对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3

关于全冠粘固后出现自发痛的原因说法中最不可能的是:

选项:

A、牙髓炎

B、金属微电流刺激

C、咬合过低

D、牙周损伤

E、根尖炎

答案:

C、咬合过低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2

粘结固定桥的固位主要依靠:

选项:

A、摩擦力

B、约束力

C、粘结力

D、吸附力

E、粘结和卡环

答案:

C、粘结力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1

粘结固定桥的固位主要依靠:

选项:

A、摩擦力

B、约束力

C、粘结力

D、吸附力

E、粘结和卡环

答案:

C、粘结力

解析:

粘结固定桥是利用酸蚀,粘结技术将固定桥直接粘固于基牙上,修复牙列缺损,其固位主要依靠粘结材料的粘结力,而牙体制备的固位形为辅助固位作用。粘结固定桥还是磨牙最少的固定桥形式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20

全口义齿作侧方咬合时,工作侧不接触,平衡侧接触,应调整:

选项:

A、增大补偿曲线曲度

B、增大横牙合曲线

C、减小补偿曲线曲度

D、减少横牙合曲线

E、以上均不对

答案:

D、减少横牙合曲线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9

牙合支托凹底与基牙的角度应为:

选项:

A、0°

B、20°

C、45°

D、60°

E、90°

答案:

E、90°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8

不会导致全冠粘固后出现龈缘炎的是:

选项:

A、轴壁突度不良

B、咬合早接触

C、冠进缘不密合

D、龈沟内粘固剂残留

E、冠边缘过长

答案:

B、咬合早接触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7

口腔专科病史包括:

选项:

A、牙周病史

B、修复治疗情况

C、牙体牙髓治疗情况

D、正畸治疗情况

E、以上都对

答案:

E、以上都对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6

系统疾病史包括:

选项:

A、有无药物过敏史

B、有无牙用材料过敏史

C、是否患有糖尿病

D、是否有传染性疾病史

E、以上都对

答案:

E、以上都对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5

对腭小凹的描述错误的是:

选项:

A、位于腭中缝的后部

B、位于软硬腭交界处的稍后方

C、数目多为并列的两个,左右各一

D、上颌义齿的后缘应止于腭小凹

E、腭小凹是口内黏膜腺导管的开口

答案:

D、上颌义齿的后缘应止于腭小凹

解析:

腭小凹:是口内黏膜腺导管的开口,位于上腭中缝后部的两侧,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,数目多为并列的2个,左右各1个。

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4

制作固定义齿需要等待伤口愈合的适合时间是在拔牙后:

选项:

A、1个月

B、2个月

C、3个月

D、3-6个月

E、1年以上

答案:

C、3个月

解析:

3个月左右牙槽嵴的吸收趋于稳定,可以制作固定桥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3

对关于正中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:

选项:

A、又称正中牙合

B、亦称正中关系牙合

C、亦称牙尖交错牙合

D、髁突位于关节窝中部

E、是一个稳定可重复的位置

答案:

E、是一个稳定可重复的位置

解析:

髁突在关节窝的后位时,髁突对上颌的位置称为正中关系位。它是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,是一个功能性的后退边缘位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2

杆形卡环的特点是:

选项:

A、固位作用好,稳定作用也好

B、固位作用好,稳定作用差

C、固位作用差,稳定作用好

D、固位作用差,稳定作用也差

E、固位、稳定作用均不确定

答案:

B、固位作用好,稳定作用差

解析:

推型固位作用强,对基牙的损伤小,美观,基牙可保持生理运动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1

关于复合固定桥的说法中,错误的是:

选项:

A、包括4个以上的牙单位

B、整个固定桥中含有2个以上的牙单位

C、承受外力时,各基牙受力反应多数不一致

D、获得共同就位道比较困难

E、复合固定桥常包括前牙和后牙

答案:

B、整个固定桥中含有2个以上的牙单位

解析:

复合固定桥一般包括4个或4个以上的牙单位的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10

对口腔功能影响最大的疾病是:

选项:

A、后牙牙体缺损

B、牙列缺损

C、牙列缺失

D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

E、全牙列重度磨耗

答案:

C、牙列缺失

解析:

牙列缺失对患者的咀嚼功能,面容改变产生重大影响,是一种潜在的病理状态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可继而引起牙槽嵴、口腔黏膜、颞下颌关节、咀嚼肌及神经系统的有害改变。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09

以下关于桩核冠理想根桩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:

选项:

A、达根长的1/3即可

B、应达根长的1/3-1/2

C、应达根长的1/2-2/3

D、应达根长的2/3-3/4

E、应达根长的3/4-4/5

答案:

D、应达根长的2/3-3/4

解析:

桩的长度:为确保牙髓治疗效果和预防根折,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-5mm的充填材料,桩的长度为根长达到2/3-3/4,桩直径为根径的1/3.

口腔修复学-医考真题-1808

在义齿修复前口腔软组织的处理措施中,不应包括:

选项:

A、黏膜病的治疗

B、黏膜瘢痕组织的修整

C、松软牙槽嵴的修整

D、咀嚼功能训练

E、唇、舌系带的修整

答案:

D、咀嚼功能训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