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,30岁。右颞下颌关节无痛性弹响3个月,检查:开口度50mm,两侧关节开口末弹响,关节区无压痛。首选的治疗方法是:
选项:A、泼尼松龙翼内肌封闭
B、1%利多卡因咬肌封闭
C、2%普鲁卡因关节腔封闭
D、1%利多卡因翼外肌封闭
E、2%鱼肝油酸钠关节囊封闭
答案:D、1%利多卡因翼外肌封闭
解析:由病人病情可推断出其为翼外肌功能亢进,治疗方法主要是调整翼外肌功能亢进。可用0.5%或1%普鲁卡因(或利多卡因)5ml作翼外肌封闭;
5-7天为一疗程。
有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,临床检查见中度张口受限,下颌前伸及偏向右侧时,左侧颞下颌关节区疼痛,下颌偏向左侧时无疼痛,左侧外耳道触诊髁状突后方无压痛,开口时颏点偏向左侧,考虑诊断为:
选项:A、右侧翼外肌功能亢进
B、右侧翼外肌痉挛
C、左侧翼外肌功能亢进
D、左侧翼外肌痉挛
E、左侧关节盘后区损伤
答案:D、左侧翼外肌痉挛
解析:翼外肌痉挛主要表现是疼痛和开口受限,在开口,咀嚼食物时,病人自觉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区疼痛,病人可以指出疼痛处在关节区深部,但不能触及。一般无自发痛,不影响睡眠;疼痛性质为钝痛。检查时开口中度受限,为2-2.5cm,被动开口度可大于自然开口度。在翼外肌相应面部,相当于下关穴处和上颌结节后上方有压痛,但不红肿;一般关节本身无压痛。由于开口受限,髁突的滑动减小或消失,故不出现弹响。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。
颞下颌关节紊乱病,错误的是:
选项:A、有自限性
B、关节间隙改变常见
C、有时需与鼻咽癌鉴别
D、严重者可致关节强直
E、关节弹响和杂音是主要症状
答案:D、严重者可致关节强直
解析: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要症状是开闭口运动疼痛,开口困难或下颌运动异常,并伴有关节的弹响、破碎音和杂音,症状与鼻咽癌有交叉,需要鉴别,所以CE正常。颞下颌关节紊乱影像学表现可见关节间隙的改变,所以B正确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般有自限性,A正确。属于肌骨骼类紊乱病,一般预后良好并不发生关节强直,所以D错误。
主要症状是开口初期或开口初、闭口未弹响的疾病是:
选项:A、关节器质性改变
B、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
C、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
D、关节盘后区损伤
E、翼外肌痉挛
答案:B、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
解析:开口初期或开口初、闭口末弹响史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主要症状。其机制是在闭口关节盘移位,在开口运动的初期,髁突撞击关节盘后带的后缘,关节盘向后反跳,从而恢复正常的髁突-关节盘的结构关系,形成开口初的弹响。有的病人可有往返弹响即开口初和闭口末的弹响。
男,10岁。近5年来左侧腮腺反复肿胀,间隔1-2个月发作1次。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:
选项:A、CT检查
B、B超检查
C、涎腺造影
D、放射性核素扫描
E、唇腺活检
答案:C、涎腺造影
解析:由病人病情可初步断定病人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,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。
男,30岁。左腮腺后下极沃辛瘤2cm✖️3cm大小,行区域切除术,术中发现腮腺下极有数个淋巴结,对这些淋巴结的处理应是:
选项:A、无需特殊处理
B、保留,但术后需放疗
C、保留与瘤体粘连的淋巴结
D、与肿瘤发生有关,应摘除
E、术中冷冻切片决定是否切除
答案:D、与肿瘤发生有关,应摘除
解析:腮腺腺淋巴瘤又称沃辛瘤,治疗为手术切除;由于瘤体常位于腮腺后下极,可考虑连肿物及周围0.5cm以上正常腮腺组织切除的部分腮腺切除术。术中应切除腮腺后下部及其周围的淋巴结,以免出现新的肿瘤。根据手术原则和病人特点可知。
腮腺区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不宜:
选项:A、面神经保留不能勉强
B、一般不作颈淋巴清扫术
C、术后辅助放疗
D、疑有血行转移可辅以化疗
E、涉及下颌骨时,应行下颌骨部分切除
答案:B、一般不作颈淋巴清扫术
解析: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迅速,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淋巴转移率较高,且可出现血行转移,治疗以手术为主,神经如穿入肿瘤或与肿瘤紧密粘连,术后应辅助治疗,也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,由于边界不清,与周围组织粘连,故涉及下颌骨应行下颌骨部分切。
涎石病最好发于:
选项:A、腭腺
B、唇腺
C、舌下腺
D、下颌下腺
E、腮腺
答案:D、下颌下腺
解析: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,85%发生于下颌下腺,与下列因素相关:1、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,分泌的唾液富含黏蛋白,较腮腺分泌液黏滞,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,钙盐容易沉积;2、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,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,导管长,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,导管全程较曲折。
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:
选项:A、链球菌
B、大肠杆菌
C、肺炎球菌
D、金黄色葡萄球菌
E、白色念珠菌
答案:D、金黄色葡萄球菌
解析:此疾病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,少数是链球菌,肺炎球菌和奋森螺旋体少见,免疫低下者可能由革兰阴性的肠道菌和厌氧菌感染所致,因此D对。
ABCE均不是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致病菌。
男,60岁,右侧鼻翼有1个深棕色结节7年,近两周出现疼痛并长大。检查见:结节1cm✖️3cm大小,表面有破溃,深棕色,周围皮肤出现多个黑色点状小结节。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:
选项:A、皮内痣恶变
B、符合痣恶变
C、交界痣恶变
D、毛痣恶变
E、雀斑样色素痣恶变
答案:C、交界痣恶变
解析:色素痣来源于表皮基底层产生素细胞,根据组织学特点,色素痣可分为皮内痣、交界痣、混合痣。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,呈多个巢团状,边缘清除,分布距离均匀;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处易受刺激可能发生恶性状况;如局部轻微痒、灼热或疼痛;痣的体积迅速增大;色泽加深;表面出现感染、破溃、出血,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、放射黑线、黑色素环;以及痣所在部位的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等。恶性黑色素瘤多来自交界痣。
舌癌的最好发部位:
选项:A、舌尖
B、舌背
C、舌根
D、舌腹
E、舌侧缘
答案:E、舌侧缘
解析: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之一。其最好发部位为舌中1/3侧缘,这与尖锐牙尖,不良修复体等有一定关系,其次是舌腹和舌背,舌尖部最少受累。
不属于蔓状血管瘤临床表现的是:
选项:A、体位移动试验阳性
B、表面皮温高
C、扪诊有震颤感
D、听诊有吹风样杂音
E、肿瘤高起呈念珠状
答案:A、体位移动试验阳性
解析:蔓状血管瘤又称葡萄状血管瘤,是由扩张的动静脉吻合,迂曲盘绕而形成具有搏动性的血管瘤。血管迂曲呈蚯蚓弯曲或呈蜘蛛网样放射状扩张外观,高出皮肤呈半圆状隆起,皮肤往往潮红及毛细血管扩张,局部温度增高,B不选。扪之有震颤感,C不选;触有波动感,压之肿块缩小,压紧时搏动消失,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,D不选;病变处隆起,血管扩张增生,E不选;A项不符合。
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是:
选项:A、未分化瘤
B、恶性淋巴瘤
C、鳞状细胞瘤
D、恶性淋巴上皮癌
E、骨肉瘤
答案:E、骨肉瘤
解析: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度一般可分为低度敏感、中度敏感、高度敏感三种情况。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一般对放射线不敏感,鳞状上皮肿瘤中度敏感,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则较敏感。在本题所给出的5个选项中,只有骨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。
腮腺咬肌区手术后,应使用的绷带类型是:
选项:A、四头带
B、交叉十字绷带
C、头部绷带
D、颅颌弹性绷带
E、石膏绷带
答案:B、交叉十字绷带
解析:腮腺咬肌区手术后,一般都需要加压包扎,消灭无效腔、防止积液。A/C的包扎方法,对术区的不能起到良好的加压效果。D颅颌弹性绷带主要用于颌骨骨折或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包扎固定;E石膏绷带不常用于口腔科。B交叉十字绷带更适合对颌面和上颈部术后创口进行加压包扎。故选B。
缝合舌组织创伤的方法中,错误的是:
选项:A、使用较粗缝线缝合
B、尽量保持舌的纵长度
C、边距要大,缝得要深
D、可将舌尖向后折转缝合
E、创伤累及相邻组织时,应分别缝合
答案:D、可将舌尖向后折转缝合
解析:舌缝合要求用粗线,远离创缘,多带组织,打4叠结,与周围组织累及时,需要分别缝合,所以A、E正确,不规则伤口缝合时注意保留舌体的长度和活动度,应做纵向缝合,所以B正确。缝合边距要大,缝的要深,所以C正确。把舌尖向后转折会使舌体的长度减少,所以D错误。
颌骨骨折伴发脑脊液鼻漏时不应:
选项:A、应用抗生素
B、局部保持清洁
C、进行鼻腔冲洗,协助引流
D、观察脑脊液量及色泽
E、脑脊液停止一定时间后处理颅骨骨折
答案:C、进行鼻腔冲洗,协助引流
解析:上颌骨水平高位骨折时常常伴发脑脊液漏,这时的处理原则应是尽量避免感染由漏口向颅内扩散,故应应用抗生素,保持漏口局部的清洁,同时观察脑脊液量及色泽,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,在脑脊液停止一定时间后才处理颅骨骨折,故排除ABDE。进行鼻腔冲洗,有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是很危险的操作,故选C。
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法最适用于:
选项:A、上颌骨多发陈旧骨折
B、鼻眶颧区多发陈旧骨折
C、单纯颧弓骨折
D、颧额缝骨折
E、眶下缘骨折
答案:C、单纯颧弓骨折
解析:上颌骨多发陈旧骨折需要切开截骨复位,所以A错。鼻眶颧区多发陈旧骨折需要截骨或者植骨矫治术,所以B错。颧额缝骨折和眶下缘骨折涉及外观需要切开复位,常选择于眶外侧壁、眉尾1/3处做与眶外侧缘平行的S形切口,所以DE不选,颧弓骨折复位方法包括单齿钩复位法、经喙突外侧复位法和颞部切开复位法,其中颞部切开复位法又称为头皮冠状切口复位法。
颌面部硬组织损伤独具的特点是常伴有:
选项:A、颅脑损伤
B、水肿反应明显
C、咬合关系错乱
D、呼吸道阻塞
E、骨创感染
答案:C、咬合关系错乱
解析:颌面部硬组织损伤有一般硬组织损伤的共性,如出血、肿胀、疼痛、硬组织移位、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等。但颌面部损伤由于解剖和生理特点,有其独具的特征。颅骨损伤可合并颅脑损伤;水肿和骨创感觉是所有损伤中都可发生的;呼吸道阻塞可发生于颈部的损伤;只有C是颅面部硬组织损伤所特有的。
某病人因智齿冠周脓肿引起右侧咬肌间隙脓肿,切开引流后流出大量灰白色稀薄腐臭脓液,此为何种感染所致:
选项:A、变形链球菌
B、大肠埃希菌
C、结核分枝杆菌
D、混合细菌感染
E、金黄色葡萄球菌
答案:D、混合细菌感染
解析:口底蜂窝织炎的病原菌是以厌氧菌、腐败坏死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,表现为软组织广泛副性水肿。颌周自发痛、烧灼感,皮肤表面粗糙而红肿坚硬,明显凹陷性水肿,皮下因有气体产生,可扪及捻发音,切开后有大量的咖啡色、稀薄、恶臭、混有气泡的液体,因此可诊断该病人为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,混合性感染为灰白或灰褐色脓液,有明显的腐败坏死臭味。
某病人因智齿冠周炎引起的右侧升支外侧慢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,经消炎治疗后局部仍有肿胀,此时可行:
选项:A、局部热敷
B、拔除病灶牙,切开引流排脓
C、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
D、骨髓炎刮治术
E、全身智齿法如静脉补液等
答案:D、骨髓炎刮治术
解析:颌骨骨髓炎进入慢性期有死骨形成时,必须用手术去除已形成的死骨和病灶后方能痊愈。
与口腔颌面部感染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是:
选项:A、外伤和局部血液循环
B、外来病原菌污染和营养状况
C、口腔内正常菌群和均布血液循环
D、机体抵抗力和有无异物存在
E、机体抵抗力和细菌的种类及数量
答案:E、机体抵抗力和细菌的种类及数量
解析: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细菌的种类、数量和毒力,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能力和感染发生的部位。A和C没有提到细菌的毒力和机体抵抗力,B没有提到机体抵抗力,D有无异物存在和细菌的种类及数量不直接相关,排除D。E同时提到了影响感染发生的量大因素,故选择E。
下列不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特征的是:
选项:A、口腔、颜面及上呼吸道感染,可顺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
B、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腺源性感染
C、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借血液循环扩散至邻近间隙
D、“危险三角区”的感染处理不当可造成上呼吸道梗阻
E、口腔颌面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其他组织为强
答案:D、“危险三角区”的感染处理不当可造成上呼吸道梗阻
解析:口腔颌面部有较多的淋巴引流途径扩散,故A正确。儿童由于淋巴结结构不完善,感染可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,易发生腺源性感染,故B正确。口腔颌面的血液循环丰富,故可以通过血液扩散至邻近间隙,但是丰富的血液循环也使该部位抗感染的能力相对较强,故C、E正确。
危险三角区处的静脉常无瓣膜,容易逆行发生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,但是不会引起上呼吸道梗阻。所以D错误。
男,25岁,右下6缺失,缺牙隙龈距离7mm,近远中距离13mm,颊舌向宽度8mm,骨质I级,牙槽嵴顶距下牙槽神经管约10mm,拟行种植体治疗。下列治疗方案中最佳者为:
选项:A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均为4mm,长度均为8mm
B、种植一枚种植体,直径为6mm,长度为10mm
C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均为3.3mm,长度为9mm
D、种植一枚种植体,直径为5mm,长度为8mm
E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分别为4mm和3.3mm,长度均为10mm
答案:A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均为4mm,长度均为8mm
解析:植入的种植体在唇颊侧都需要有1.5mm以上的骨质存在,种植体与下颌管及邻牙需有3mm以上的距离。下颌种植时,种植体可穿出下颌骨下缘皮质骨1-2mm,冠根比例应在3:2以上,倾斜要在25°-30°以下。因此种植体直径最大为4-5mm,长度为8-9mm。种植体骨质未一度,几乎由均质的骨密质构成,血运不好,因此种两枚种植体,以分散力。故本题选A。
目前最佳的牙种植材料是:
选项:A、陶瓷
B、钛
C、玻璃碳
D、树脂
E、不锈钢
答案:B、钛
解析:牙种植材料必须与骨组织之间形成骨结合,即两者之间形成直接结合无纤维组织围绕种植体,且这种结合能够承受负重,金属钛表面会自动形成一层极强的氧化钛层,能提供一个极稳定的界面使钙化的骨基质沉积于其上,因此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其他材料不如钛。
确定目前使用的牙种植体概念的结构是:
选项:
A、ISO
B、WHO
C、WTO
D、IOMFS
E、ESCFS
答案:A、ISO
解析:牙种植体是指为了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,用外科手段在上颌或下颌颌骨内植入人工材料设计的装置。本概念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再1984年确定的。因此A正确。
干槽症的特征性表现是:
选项:A、开口受限
B、冷热痛
C、术后1-3天放射性疼痛
D、术后3-5天肿痛未开始消退
E、拔牙创内无血凝块
答案:E、拔牙创内无血凝块
解析:干槽症的特点是拔牙后2-3天才出现持续性疼痛,拔牙窝空虚、骨面暴露、牙槽壁触痛、对冷热敏感,拔牙创内无血凝块,虽有时拔牙窝内有腐败性血块,但非正常血凝块,故E正确。开口受限、冷热痛、术后1-3天放射性疼痛、术后3-5天肿痛未开始消退都不是干槽症的特征性表现,故A/B/C/D错误。
拔上颌磨牙时牙根完整拔除,拔牙后发现口腔上颌窦瘘,但穿孔不大时:
选项:A、必须做瘘口修补术
B、使拔牙创充满血块
C、冲洗拔牙创
D、填塞明胶海绵
E、行上颌窦根治
答案:B、使拔牙创充满血块
解析:拔牙后发现口腔上颌窦交通口时,处理取决于交通口大小。小的穿孔,可按拔牙后常规处理,使牙槽窝内形成高质量的血凝块,待其自然愈合。术后应特别注意血凝块,除常规注意事项外,嘱病人切忌鼻腔鼓气、吸食饮料、吸烟、避免强力喷嚏、并预防感染。因此,B正确,拔牙窝与上颌窦小穿孔可不做特殊处理,使其自然愈合。
下列病人拔牙后易引起感染的是:
选项:A、血友病
B、高血压
C、糖尿病
D、心绞痛
E、肝炎
答案:C、糖尿病
解析:拔牙术的禁忌证也是相对的,对于有系统性疾病的病人拔牙时,应结合病情、牙本身情况等综合考虑,慎重决定。必须拔牙时,应做好充分准备,以防意外发生后能及时正确处理。糖尿病病人抗感染能力差、易发生感染、术后创口愈合差,应注意预防术后感染。故选C。
需要劈冠以解除邻牙阻力的阻生牙类型为:
选项:A、垂直阻生
B、近中阻生
C、远中阻生
D、颊项阻生
E、舌向阻生
答案:B、近中阻生
解析:邻牙阻生是指第二磨牙对于第三磨牙拔除萌出所带来的阻力,这种阻力与阻生牙与第二磨牙的位置关系。以上五个阻生类型中,只有近中阻生牙肯定有邻牙阻力的存在,需通过劈冠或者去骨的方法去除。
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时,牙挺的支点应置于:
选项:A、远中牙槽嵴
B、近中牙槽嵴
C、第二、三磨牙之间
D、颊侧骨板
E、腭侧骨板
答案:B、近中牙槽嵴
解析:用牙挺拔牙时,要合理选择牙挺的支点,既要便于牙挺的用力以利牙的挺出,又不能损伤邻牙或骨板骨折。牙挺置于第二、三磨牙之间,以邻牙为支点,不可取,排除C。一般不用颊侧骨板和腭侧骨板做支点,故排除。上颌第三磨牙近中有第二磨牙,故不能从远中向近中挺出,故排除A。比较合理的方法是近中牙槽嵴为支点,将牙向远中方向挺出。故选B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