颞部外伤出血进行压迫止血的有效部位是:
A、耳屏前区
B、颈动脉三角区
C、颌外动脉
D、下颌角区
E、咬肌前缘
答案:A、耳屏前区
解析:在咬肌止端前缘的下颌骨骨面上压迫面动脉;在耳屏前压迫颞浅动脉。
在口腔、咽及颈部严重出血时,可直接压迫侧颈总动脉,用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,环状软骨平面将颈总动脉压闭在第6颈椎突上,维持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。
腮腺扪诊的正确方法为:
A、以示、中、无名指3指提拉式扪诊
B、以示、中、无名指3指平触为宜
C、双手合诊
D、双指合诊
E、以拇指、示指挤触
答案:B、以示、中、无名指3指平触为宜
解析:双手合诊适用于口底,下颌下检查;
双指合诊适用于唇、颊、舌部检查;
腮腺扪诊以示、中、无名指平触为宜。
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出现面瘫,一般的处理方法是:
A、注射维生素
B、局部热敷
C、局部理疗
D、口服镇静剂
E、不作特殊处理
答案:E、不作特殊处理
解析: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,操作不慎可致暂时性面神经麻痹。此种情况勿需特殊处理,待麻药作用消失后,神经功能即可恢复。
关于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的叙述,错误的是:
A、肿瘤在深叶时,将肿瘤连同全腮腺切
B、各种术式均要保留面神经
C、单纯肿瘤摘除术
D、将肿瘤连同周围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
E、肿瘤在浅叶时,将肿瘤和腮腺浅叶一并切除术
答案:C、单纯肿瘤摘除术
解析: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,不能作单纯肿瘤摘除,即剜除术,而应作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。腮腺肿瘤应保留面神经,下颌下腺肿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。
关于脓肿切开引流操作错误的是:
A、切口的位置在脓肿的低位
B、切口的位置选择在愈合后瘢痕隐蔽的位置
C、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只能轻度挤压,以保证引流通畅
D、最好选择在口内切开引流
E、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,可钝性分离扩大创口
答案:C、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只能轻度挤压,以保证引流通畅
解析:颜面危险三角区静脉常无瓣膜,致使在鼻根向两侧口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,故不能挤压。
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适宜做龈瓣切除术的情况是:
A、水平阻生,冠周炎反复发作
B、前倾阻生,前方邻牙远中龋坏
C、前倾阻生,龈瓣上有咬痕
D、垂直阻生,升支前方有足够空隙,对颌牙位置正常
E、颊向阻生,升支前方有足够空隙,对颌牙位置正常
答案:D、垂直阻生,升支前方有足够空隙,对颌牙位置正常
解析:龈瓣切除术只针对位置好,空间足够的牙齿。其他情况只能拔除。
脱位牙再植后最好的愈合方式是:
A、骨性粘连
B、牙周膜愈合
C、牙根面炎症性吸收
D、牙根炎症性内吸收
E、牙脱落
答案:B、牙周膜愈合
解析:脱位牙再植后的愈合方式有牙周膜愈合、骨性愈合、纤维性愈合。牙周膜愈合是脱位牙再植后最好的愈合方式。
哪一项不是下颌骨易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:
A、正中联合
B、颏孔区
C、下颌角
D、喙突
E、髁状突颈部
答案:D、喙突
解析:下颌骨是颌面诸骨中体积最大、面积最广、位置最突出者,在结构上存在易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:正中联合、颏孔区、下颌角、髁突颈部。
面部疖痈易发生全身并发症的原因,除外:
A、病原菌毒力强
B、静脉多有瓣膜
C、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
D、颜面表情肌的活动
E、感染侵入面静脉时血栓形成,致静脉回流受阻
答案:B、静脉多有瓣膜
解析:病原菌毒力强时面部疖痈并发症好发的原因之一,所以A不选。
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也是造成感染容易扩散的原因,C不选。
颜面部的表情肌活动频繁,容易引起感染的扩散,所以D不选。
感染侵入面静脉时血栓形成,致静脉回流受阻也是感染扩散引起并发症的重要原因,所以E不选。
面部静脉多无瓣膜,比较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,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。
在有感染的肉芽创面上植皮,宜选用:
A、表层皮片
B、薄中厚皮片
C、厚中厚皮片
D、全厚皮片
E、管网全厚皮片
答案:A、表层皮片
解析:皮片可分为表层皮片、中厚皮片、全厚皮片。皮片本身没有血供,移植成功的条件是受毛细血管生长进入皮片。皮片愈薄生活力愈强,但皮片愈薄,移植后收缩愈大,极易挛缩,且不耐受外力摩擦与负重,表面色素沉着严重。在有感染的肉芽创面上植皮,显然宜用表层皮片。
拔除残根时,最容易进入上颌窦的是:
A、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
B、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牙根
C、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根
D、上颌第一磨牙的腭侧根
E、上颌第二磨牙的腭侧根
答案:D、上颌第一磨牙的腭侧根
解析:常见于上颌第一磨牙腭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,已有穿孔时,如小的穿孔(直径2mm左右),可按拔牙后常规处理,待其自然愈合。中等大小的穿孔(直径2-6mm)也可按上述方法处理后,将两侧牙龈拉拢后缝合。穿孔大于7mm,需用邻位组织瓣关闭创口。
下颌骨骨折后颌间固定的时间为:
A、2-4周
B、4-6周
C、6-8周
D、8-10周
E、10-12周
答案:B、4-6周
解析:颌间固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,下颌骨一般固定4-6周,上颌骨3-4周。
患者因下颌第三磨牙断根常规难以拔除,故行翻瓣去骨法将断根取出,术后组织瓣近中缝合出现塌陷、伤口裂开、愈合延迟。可能的原因是:
A、手术创伤较大,伤口恢复较慢
B、瓣底窄,游离端宽
C、瓣下无骨组织支撑
D、瓣设计的过大
E、复位不正确
答案:C、瓣下无骨组织支撑
解析:在行翻瓣去骨法拔除断根或行其他手术时,要求瓣的下方必须有骨的支持,这样才能有良好的血运及减小组织瓣的张力及组织瓣与组织的贴合。
一患者发生LefortI型骨折,关于临床表现正确的是:
A、多伴有颅脑骨折
B、骨折线由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、眶下,达到翼突
C、咬合异常,可发生前牙开牙合
D、颅面分离,面中份凹陷变长
E、出现眶下区麻木
答案:C、咬合异常,可发生前牙开牙合
解析:LefortI型骨折又称上颌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。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、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。骨折线位置较低,一般不并发颉脑损伤,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咬合的异常。
某病人因车祸被抬入急诊室。CT检查显示颅内有血肿,量约30ml,合并下颌骨开放性骨折。并有舌后坠,抢救原则首先是:
A、降低颅内压
B、下颌骨结扎固定
C、补充血容量
D、保持呼吸道通畅
E、开颅手术
答案:D、保持呼吸道通畅
解析:该患者合并下颌骨开放性骨折,并有舌后坠,可造成呼吸道阻塞,使伤员在短时间内死亡,故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男性患者颊部撕脱伤,就诊时出血量较多,并有休克症状,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:
A、安静
B、补充血容量
C、镇静
D、清创缝合
E、防止感染
答案:B、补充血容量
解析:抗休克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组织灌流量,对于出血性休克的病人首先应先补充血容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