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口腔颌面部感染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是:
A、外伤和局部血液循环
B、外来病原菌污染和营养状况
C、口腔内正常菌群和均布血液循环
D、机体抵抗力和有无异物存在
E、机体抵抗力和细菌的种类及数量
答案:E、机体抵抗力和细菌的种类及数量
解析: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细菌的种类、数量和毒力,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能力和感染发生的部位。A和C没有提到细菌的毒力和机体抵抗力,B没有提到机体抵抗力,D有无异物存在和细菌的种类及数量不直接相关,排除D。E同时提到了影响感染发生的量大因素,故选择E。
下列不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特征的是:
A、口腔、颜面及上呼吸道感染,可顺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
B、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腺源性感染
C、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借血液循环扩散至邻近间隙
D、“危险三角区”的感染处理不当可造成上呼吸道梗阻
E、口腔颌面部组织抗感染能力较其他组织为强
答案:D、“危险三角区”的感染处理不当可造成上呼吸道梗阻
解析:口腔颌面部有较多的淋巴引流途径扩散,故A正确。儿童由于淋巴结结构不完善,感染可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,易发生腺源性感染,故B正确。口腔颌面的血液循环丰富,故可以通过血液扩散至邻近间隙,但是丰富的血液循环也使该部位抗感染的能力相对较强,故C、E正确。
危险三角区处的静脉常无瓣膜,容易逆行发生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,但是不会引起上呼吸道梗阻。所以D错误。
男,25岁,右下6缺失,缺牙隙龈距离7mm,近远中距离13mm,颊舌向宽度8mm,骨质I级,牙槽嵴顶距下牙槽神经管约10mm,拟行种植体治疗。下列治疗方案中最佳者为:
A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均为4mm,长度均为8mm
B、种植一枚种植体,直径为6mm,长度为10mm
C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均为3.3mm,长度为9mm
D、种植一枚种植体,直径为5mm,长度为8mm
E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分别为4mm和3.3mm,长度均为10mm
答案:A、种植两枚种植体,直径均为4mm,长度均为8mm
解析:植入的种植体在唇颊侧都需要有1.5mm以上的骨质存在,种植体与下颌管及邻牙需有3mm以上的距离。下颌种植时,种植体可穿出下颌骨下缘皮质骨1-2mm,冠根比例应在3:2以上,倾斜要在25°-30°以下。因此种植体直径最大为4-5mm,长度为8-9mm。种植体骨质未一度,几乎由均质的骨密质构成,血运不好,因此种两枚种植体,以分散力。故本题选A。
目前最佳的牙种植材料是:
A、陶瓷
B、钛
C、玻璃碳
D、树脂
E、不锈钢
答案:B、钛
解析:牙种植材料必须与骨组织之间形成骨结合,即两者之间形成直接结合无纤维组织围绕种植体,且这种结合能够承受负重,金属钛表面会自动形成一层极强的氧化钛层,能提供一个极稳定的界面使钙化的骨基质沉积于其上,因此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其他材料不如钛。
确定目前使用的牙种植体概念的结构是:
A、ISO
B、WHO
C、WTO
D、IOMFS
E、ESCFS
答案:A、ISO
解析:牙种植体是指为了支持义齿修复的上部结构,用外科手段在上颌或下颌颌骨内植入人工材料设计的装置。本概念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再1984年确定的。因此A正确。
干槽症的特征性表现是:
A、开口受限
B、冷热痛
C、术后1-3天放射性疼痛
D、术后3-5天肿痛未开始消退
E、拔牙创内无血凝块
答案:E、拔牙创内无血凝块
解析:干槽症的特点是拔牙后2-3天才出现持续性疼痛,拔牙窝空虚、骨面暴露、牙槽壁触痛、对冷热敏感,拔牙创内无血凝块,虽有时拔牙窝内有腐败性血块,但非正常血凝块,故E正确。开口受限、冷热痛、术后1-3天放射性疼痛、术后3-5天肿痛未开始消退都不是干槽症的特征性表现,故A/B/C/D错误。
拔上颌磨牙时牙根完整拔除,拔牙后发现口腔上颌窦瘘,但穿孔不大时:
A、必须做瘘口修补术
B、使拔牙创充满血块
C、冲洗拔牙创
D、填塞明胶海绵
E、行上颌窦根治
答案:B、使拔牙创充满血块
解析:拔牙后发现口腔上颌窦交通口时,处理取决于交通口大小。小的穿孔,可按拔牙后常规处理,使牙槽窝内形成高质量的血凝块,待其自然愈合。术后应特别注意血凝块,除常规注意事项外,嘱病人切忌鼻腔鼓气、吸食饮料、吸烟、避免强力喷嚏、并预防感染。因此,B正确,拔牙窝与上颌窦小穿孔可不做特殊处理,使其自然愈合。
下列病人拔牙后易引起感染的是:
A、血友病
B、高血压
C、糖尿病
D、心绞痛
E、肝炎
答案:C、糖尿病
解析:拔牙术的禁忌证也是相对的,对于有系统性疾病的病人拔牙时,应结合病情、牙本身情况等综合考虑,慎重决定。必须拔牙时,应做好充分准备,以防意外发生后能及时正确处理。糖尿病病人抗感染能力差、易发生感染、术后创口愈合差,应注意预防术后感染。故选C。
需要劈冠以解除邻牙阻力的阻生牙类型为:
A、垂直阻生
B、近中阻生
C、远中阻生
D、颊项阻生
E、舌向阻生
答案:B、近中阻生
解析:邻牙阻生是指第二磨牙对于第三磨牙拔除萌出所带来的阻力,这种阻力与阻生牙与第二磨牙的位置关系。以上五个阻生类型中,只有近中阻生牙肯定有邻牙阻力的存在,需通过劈冠或者去骨的方法去除。
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时,牙挺的支点应置于:
A、远中牙槽嵴
B、近中牙槽嵴
C、第二、三磨牙之间
D、颊侧骨板
E、腭侧骨板
答案:B、近中牙槽嵴
解析:用牙挺拔牙时,要合理选择牙挺的支点,既要便于牙挺的用力以利牙的挺出,又不能损伤邻牙或骨板骨折。牙挺置于第二、三磨牙之间,以邻牙为支点,不可取,排除C。一般不用颊侧骨板和腭侧骨板做支点,故排除。上颌第三磨牙近中有第二磨牙,故不能从远中向近中挺出,故排除A。比较合理的方法是近中牙槽嵴为支点,将牙向远中方向挺出。故选B。
常用麻醉剂2%普鲁卡因液,一次注射量为2-4ml,不能超过:
A、10ml
B、20ml
C、30ml
D、40ml
E、50ml
答案:E、50ml
解析:2%普鲁卡因一次最大使用剂量为50ml,利多卡因为20ml。
布比卡因麻醉时间可达:
A、1小时
B、2小时
C、4小时
D、5小时
E、6小时
答案:E、6小时
解析:布比卡因因为长效麻醉药,麻醉效果比利多卡因强4倍,维持时间比利多卡因长1倍,为长效,强效局麻药,但显效时间略长。阻滞麻醉中常用浓度为0.25%-0.5%,显效时间5-7分钟,15-25分钟达到最大效果,持续5-6小时,所以E正确,不选其他。
利多卡因一次最大用量为:
A、10-50mg
B、80-100mg
C、300-400mg
D、800-1000mg
E、1500mg
答案:C、300-400mg
解析: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及抗心律失常药。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2倍。用法用量:1、耳鼻咽喉科表面麻醉用2%-4%2、局麻0.5%-2。3、神经阻滞1%-2%。4、高位硬膜外麻醉1.5%-1.6%。5、低位硬膜外麻醉1.5%-2%,成人一次量为300-400mg。故选C、
不能采用戊二醛消毒的是:
A、口镜、镊子、探针
B、金刚石钻针
C、碳钢钻针
D、银汞合金充填器械
E、可见光固化器光纤头
答案:E、可见光固化器光纤头
解析:戊二醛使菌体的蛋白质灭活,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芽胞,2%溶液用于各种内镜消毒,不耐热手术器械、导管注射器、口镜、口腔科器械、透析器械消毒。而可见光固化器光纤适用于高温灭菌。
Down综合征的特点不包括:
A、发育迟缓,智力低下
B、常有上颌发育不足
C、家族性
D、菌斑/牙石等局部刺激的量与牙周破坏成正比
E、严重的牙周炎
答案:D、菌斑、牙石等局部刺激的量与牙周破坏成正比
解析:down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,其发育迟缓、智力低下,具有特殊的面容(面部扁平、眶距增宽、鼻梁低宽、颈部短粗),常有上颌发育不足,几乎100%具有严重的牙周炎,且牙周破坏程度远超菌斑、牙石等局部刺激的量。
以下哪项不是急性牙周脓肿的治疗方法:
A、口服抗生素
B、脓肿切开
C、降低咬合
D、漱口水含漱
E、翻瓣刮治
答案:E、翻瓣刮治
解析:急性牙周脓肿的治疗:1、首先控制炎症,可局部冲洗,并全身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和止痛剂,还可口腔含漱剂
2、脓肿应切开引流3、局部用药4、降低咬合。
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:
A、消除炎症,使牙周破坏停止
B、恢复牙周组织形态
C、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
D、维持疗效,防止复发
E、以上均是
答案:E、以上均是
解析:控制菌斑消除炎症,恢复牙周组织形态,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,维持疗效,防止复发均是牙周治疗的总体目标。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在健康牙周组织的条件下,能行使良好功能的牙列。
龈上洁治后,牙本质过敏脱敏应选用的药物是:
A、碘化银
B、75%氟化钠糊剂
C、晶体麝香草酚
D、氨硝酸银
E、以上都不是
答案:B、75%氟化钠糊剂
解析:抗牙本质敏感药物是指能够消除牙本质敏感症所引起的疼痛,而对牙髓不造成损坏的药物。氟化钠可与牙本质中钙离子反应,产生氟化钠晶体,阻塞牙本质小管。氟化钠糊剂不使牙变色,对局部无刺激,适用于牙颈部脱敏,所以选B。
治疗青少年牙周炎的最佳药物是:
A、青霉素
B、四环素族
C、甲硝锉
D、阿莫西林
E、螺旋霉素
答案:B、四环素族
解析:青少年牙周炎(即侵袭性牙周炎)主要致病菌为伴放线聚集杆菌,主要药物为四环素族药物。拓展: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,主要致病菌为梭形杆菌、螺旋体,主要药物为甲硝锉。